Skip to main content

随着编写的 prompt 越来越复杂,而且还需要引用大量的文字作为 prompt 内容本身,今年七月的时候就想到可以写个 Chrome 插件专门用来做这件事。

得益于 vibe coding,我这种对 Chrome 插件开发、网页技术栈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写一个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确实很神奇。 这也是我的第一个完整的面向终端用户的小工具,既然能够解决我的需求,我相信也肯定能解决其他有类似需求的人的需求。

我还给它做了个产品介绍页,地址为 immersive-notepad.caveman.work

以下是设计理念的大纲:

  • 聊天窗口式大模型的出现
    • 把基于文字的信息传递的效率推向了新的台阶
    • 浏览器成了主要的入口
    • 面临的信息更多
    • 思考的深度更多
  • 需要临时缓冲区
    • 将信息具象化,有助于形成焦点,可以专注思考
    • 对内容进行打磨,打磨的过程(即写 prompt 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越多,prompt 就越长,而且不是一次性编写的,需要多轮优化。
    • 你需要在一个特定上下文中思考
    • 无缝地抓取引起注意的文字信息到临时缓冲区
    • 形成思考的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编写内容、prompt。
  • 定位
    • 专业的笔记记录工具,它只是临时缓存。
    • 完全可用快捷键操作,减少上下文切换,直接在浏览器中实现具象化的临时性思考
  • 改变了使用聊天式大模型的工具的方式,是这类工具的好伴侣。

25 年国庆长假没有出行,在深圳待着。由于国庆长假前一天我睡眠严重不足,导致我直接睡了 15 个小时,起来之后整个腰部非常疼。本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了,但仔细观察又不像,因为没有腿麻的情况,更像是整个腰部肌肉过度疲劳导致的? 所以我有了将近九天在家休息的机会,感觉像是有了暑假一样。保持正常的作息、正常的饮食、正常的学习与阅读,发现并没有感到无聊,甚至还挺好的。 如果退休了、财务自由了,是不是就是这种状态?

有了基本的、可用的模型之后,可以利用此模型生成高质量数据,然后再反哺给模型,以提高模型的能力。 获得高质量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RL 只是其中一种。

这个模式跟编译器、OS 类似;可以用 C 编译器开发 C 编译器,用 Linux 开发 Linux。

今日收获

  • 开发小工具,是赚零花钱的好方法,比写文章好太多了。接第二条:
  • 你的认知非常重要,不要分享给不值得分享的人,除非对方为此付费。 转自@cyrilxuq

读「张忠谋自传」之感:

  • 现代社会,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快捷的方式。出身背景、时代背景,当然影响重大,但自我教育本身可能是起决定性作用。终身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 要抓住时代的规律,这可能只是一个决定即可(可能就是一个冲动的决定)。决定之后就是靠着惯性发展,而这一发展可能就是几十年,几乎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了。
  • 职业生涯来看,起起伏伏,充满了兴奋与沮丧。有得意的时候,也有自我怀疑的时候。能让人坚持下去的,可能就是「热爱」吧。有了热爱,也好坚持,有了坚持,等到时机变换之时,有翻盘的可能性。找到热爱并深耕,是唯一的战略!
  • 善于处理与人的关系,这可以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甚至是上级与下属。上下级关系可以决定你在某个环境里的生存境遇,但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关系决定你能否成就大事业。真诚是最高级的技巧!

非常棒的自传,上册讲的是求学阶段,下册讲的台积电时期的经历。上册可能更符合张的本性,而下册则更多像是「宣传」自己的经营理念与成就。

我更喜欢上册。

每项新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做什么,更在于另一个拥有完全不同技能和视角的人最终能够将其转化成什么。

因此,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特质、不同背景的人以各自的方式去操作,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就像异形的抱脸虫一样:当它与不同的生物结合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异形形态

演化并不是通过奖励你做对了什么来推动生存,而是通过惩罚你做错了什么来证明什么是对的。 演化的驱动因素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当你没法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你会受到惩罚;惩罚足够重,可能会导致你离开竞技场。

所以,

  • 首要的思路应该是保证自己活下来,之后才是如何活得好。你没法预判演化要惩罚谁,因此,留有较大的安全边际用于抵抗风险。
  • 其次是时常关注环境变化,任何变量的引入,都有可能造成系统性的生存环境变化。

上面是如何生存下来的策略,不适用于如何活得好。

这期 Elek 主持的播客:#EP10 - 聊聊:2025苹果秋季发布会,我分享的是对这次新品的看法。

我的主要观点:

  • 苹果依旧强大,而且非常强大。在它擅长的领域,产品定义(或者说是生活方式定义)、工程优化的实现下打造出来的产品是绝对的领导者。这个行业有像苹果这样的组织,是最大的幸运。
  • 产品造型没有大变动的前提下,实现续航、散热、功能叠加的突破。如:AirPods Pro、Apple Watch、iPhone Pro
  • 拓宽 iPhone 用户谱系,如 iPhone Air,它注定是少数人的宝贝。

我发现参加播客讨论给我的收益非常大,它的回报并不是当下立马显现的,而是后劲非常强。在播客中讨论的观点,在工作、生活上影响着我。它可能是一点点的观念上的影响,但是会带来连锁反应。

这种高密度、高质量的讨论输出是一个“点”,这些点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刻起到作用。但是你在经历这些点的时候是无法预知的。你只能相信。如果说这是信仰的话,那你应该追随内心,做真心喜欢的事情。我更喜欢跟朋友聊天,我们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这个非常放松的过程中,我的碳基模型的解码策略非常活跃,反而加强了一个观点。

重温一下 SJ 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主题,追随内心,命运最终会将你经历的这些点连成线。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 dots will connect down the road will give 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 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Steve Jobs’ 2005 Stanford Commencement Address

“在德仪的头半年,我的所知所能与在希凡尼亚后半期相差无几;在希凡尼亚,我和科里的同事也设计、开发了不少不错的电晶体,但那些成果到后来都没没无闻。为什么呢?在希凡尼亚,我没有一个焦急等着交货的大客户,只要我成功生产,他就愁眉大展;我没有一个已与客户议定合理价格的主管,只要我突破良率,他就可以大赚钱;我没有如吕斯般密切配合的生产部门,富有信心,一起赌,一起赢;我没有一群热情而富有团队精神的作业员,在患难时同舟共济,在成功时激动得欢呼舞蹈;我更没有能够了解问题、欣赏成就的高层主管。这些我在希凡尼亚没有、而在德仪有的条件,都是因为德仪与希凡尼亚是两个本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德仪给了我希凡尼亚从未给我的机会。”

摘录来自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一九六四 Morris Chang

So the starting point wasn’t a chip or a design; the starting point was the question, What’s the user experience?​

‘‘Correct,’’ Steve Jobs said.​ “And the pieces come together.​ If you start to work on something, and the time is right, pieces come in from the periphery.​ It just comes together.‘‘​

— The Guts of a New Machine By ROB WALKER November 30, 2003